这一天的数学作业虽然还只不过一页训练册,但却是面积单元最难理解的一部分。与以往一样,我逐个当面给每位学生批改作业,却比以往多了份紧张与期待。基本上每位同学的作业成效都在我意料之中,唯独小R的作业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居然全部做对!要了解,小R可是一个还没有记清乘法口诀,各科每次考试都无奈的成为最后一名的学生。这让我在惊喜之余更多了一份疑虑……
类似小R如此的孩子,生活在大部分同学都基本可以跟得上学习进度的班级里,我想,对于他来讲,肯定历程了常人很难想象的嘲笑、讽刺和非议。小R非常在乎我对他的态度,在我的课上已经非常注意约束我们的行为和注意力了,可无奈,还是会有不少内容实在听不懂。每次积极的做作业找我来批改,期待着我可以给他一定和鼓励。可这一次,面对本学期最难的一次作业,他提交的“完美答题”却分明是在告诉我他对于这部分常识的恐惧和无所适从。敏锐脆弱的心,是那样在乎我对他的态度,是不是是用了铤而走险的方法来换取我对他的一定呢?我怀疑着,更考虑着……
然而,他躲闪的眼神,告诉我所有……心头是怜惜,更有期待。我试着用惊喜的神情和语气询问他某道最简单的题是如何想的,他一时语塞。我告诉他,可以先在旁边自己想一想,然后再讲给我听。两分钟后,他自信的给我讲起那道题的正确答案是怎么样得到的,讲的虽不连贯,但却依稀可以提炼出基本成型的正确思路。我表示很大的一定并给他并又试着问了他另一道类似的简单题,还是让他对照正确答案单独考虑一会儿,然后告诉我解题思路。让我真的欣喜的是,这回他真的答对了,条理明确,有理有据。于是我产生了“难为难为”他的欲望,让他再讲几道,看是不是可以做得到。没想到,他基本上都可以讲出得到正确答案的正确思路,并没拼凑的嫌疑。这让我开心不已,并对他大加赞赏,他也为我们的成功而分外欣喜,表情从惶恐转为淡淡的羞怯。自始至终我都没戳穿这个孩子抄答案的行为,即便我心知肚明。只不过给他机会和时间去考虑正确答案的起源,这种逆向的考虑,因一直都可以看到胜利的彼岸而看上去容易很多,对于小R这种基本上不可可以靠我们的能力条理明确的剖析出正确答案的孩子来讲,正确答案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使他因看到期望而日渐消除恐惧与消极,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的考虑,在挨近正确答案的过程当中找到正确思路。从而真的进步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对于学习的自信,从数学中收成是他的硕果。
事后小R不好意思的对我说:“谢谢张老师”。我问他为何?他说:“由于张老师不舍弃我”。这几个字,足以震惊到我。于是,“不舍弃他”,便真的成为了我对我们的需要。自此,我看待他的角度、对待他的态度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想到他由衷的感激,我就无法怠慢。这所有,来源于他纯净而渴望向上的本性。我感谢这个孩子,是他让我领会到被信赖被依靠的感觉。这份对我的最热切的期待,裹进浓浓的暖意,让我感激我是一名人民教师。